社工应知应会50问(入门)


1.社会工作的含义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(核心)的实践活动,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(灵魂)为指导,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,运用科学的方法助人的专业化的服务活动。宗旨是助人自助。

2.社会工作的特征 (1)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实践活动;(2)社会工作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;(3)社会工作以科学知识为基础;(4)社会工作是专业化的服务活动。

3.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(1)普通社工——本职之外,不计报酬,自愿从事的思想性、教育性或公益服务性活动;(2)行政社工——政府部门或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、社会救助、思想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;(3)专业社工——受过专业训练,并有专业资质的机构或个人开展的助人活动,如法律援助、心理辅导、医疗康复等。

4.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(1)解救危难;(2)缓解困难;(3)促进发展。

6.社会工作社会层面的目标(1)解决社会问题;(2)促进社会公正。

7.中国社会工作开始发展的重要标志 1925年燕京大学设立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。

8.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(1)服务对象;(2)社会工作者;(3)社会工作价值观;(4)专业助人方法;(5)助人活动。

9.服务对象(1)个人;(2)家庭;(3)群体;(4)社区。

10.社会工作构成要素的前提 服务对象。

11.社会工作构成要素的主体 社会工作者。

12.社会工作构成要素的灵魂 社会工作价值观。

13.社会工作构成要素的核心组成部分 专业的助人方法。

14.社会工作构成要素的最核心的部分 助人活动。

15.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 利他主义。

16.社工者的能力(1)技术能力:处理问题的具体手段和方法;(2)文化能力: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;(3)心理素质:一个人对外部事物的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和特征;(4)持续学习能力。

17.国际志愿者日 每年12月5日。

18.中华慈善日 每年9月5日

19.社区社会组织分类(1)活动类(休闲文化娱乐)——养花协会、读书会、舞蹈队等;(2)权益类(合法权益维护)——业委会、家委会、妇女协会等;(3)服务类(提供服务)——社工服务站、志愿者组织、各种互助组、家教协会等。

20.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区别(1)形式方面:前者——职业性 VS 后者——业余性;(2)技术能力方面:前者——专业教育和训练 VS 后者——不太严格,短期培训即可;(3)处理难度方面:前者——多重复杂 VS 后者——简单单一;(4)社会约束方面:前者——专业伦理,严格考核,要求更高 VS 后者——一般简单履行服务即可,有简单行为规范。

21.公共管理 以政府为主导,整合社会各种力量,强调多元化,以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。

22.公共管理的两个主体(1)公共组织(政府组织);(2)非政府组织。

23.公共管理的两个职能(1)控制;(2)调节。

24.公共管理的对象(1)公共资源;(2)公共项目;(3)社会问题。

25.公共物品(1)有形的如公园、公共交通、图书馆等;(2)无形的如社会治安、教育、医疗等。

26.社区 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。

27.国际上最先提出社区概念的人德国人滕尼斯。

28.社区的特征 社区是一个人群,他们住在互相临近或衔接的地区,彼此常有往来;具有多方面的共同利益,彼此需要支援;具有许多共同的服务,如交通、学校、商店等;有相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;有多种共同需要,如生活的、心理的、社会的等。

29.社区的基本要素 包括一定的人口;一定的地域;一定的管理机构和服务设施;一定的社区意识。

30.社区建设的功能(1)管理协调功能;(2)社区服务功能;(3)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功能;(4)医疗保健计生服务功能;(5)环境维护功能;(6)文体教育功能;(7)社会保障功能。

31.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(1)社区组织;(2)社区服务;(3)社区卫生;(4)社区文化;(5)社区环境;(6)社区治安。

32.社区建设基本目标(1)管理有序;(2)服务完善;(3)文明祥和。

33.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要素(1)自治区域:活动范围;(2)自治组织:物质依托或组织基础;(3)自治事权:自治的关键所在或核心。

34.基层群众性的自治组织 是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。

35.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治权 管理自治、教育自治、服务自治。

36.社区居民自治的主要规范(1)依法自治;(2)党领导下的自治;(3)政府指导下的自治。

37.自治组织的特点(1)非政府,非派出机构,不向国家承担财务责任,主要行使自治职能;(2)负责人不属于国家公职人员,由全体成员选举产生,对全体居民负责;(3)对象和主体是全体居民;(4)范围:限于基层的社会生活,本社区内居民的社会生活,如,村庄、街巷、里弄等;(5)目的:使该居住区内的居民实现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,办理好本居住区中的公益性事业和公共事务。

38.社区居委会成员的产生方式 社区居委会主任、副主任和委员,由本社区全体有选举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。

39.社区治理 是指是政府、社区组织、居民及辖区单位、营利组织、非营利组织等基于市场原则、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,协调合作,有效供给社区供给物品,满足社区需求,优化社区秩序的过程与机制。

40.社区网格化管理 依托统一的社区管理以及数字化平台,将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。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事件巡查,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。

41.每社区以多少户居民为一网格单元300-500户。

42.社区档案 社区党组织、居民委员会、社区服务机构、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在社区建设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、图表、声像、电子数据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。

43.三社联动 指社区、社会组织、社会工作者,三者资源共享、高效联动、互补互促。

44.五社联动 指社区、社会组织、社会工作者、社区志愿者、社会慈善资源,五者资源共享、高效联动、互补互促。

45.常住人口 实际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(半年以上)的人口。

46.三无人员 无劳动能力;无生活来源;无法定赡养、抚养或扶养义务人

47.社会救助制度 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、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维持时,由政府和社会为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。

48.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的条件 持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居民,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本市低保标准,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本市相关规定条件的,可以申请低保。

49.社区党建工作的核心 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。

50.社区信息化 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社会资源与政府资源进行有效的对接和整合,以社区服务管理为核心,管理与服务相辅相成,构建纵向衔接政府(市、区县)街(镇)、居、网格,横向贯通公安、民政、人力社保、计生等业务部门的大型业务支撑平台,全面实现社区的智慧化管理和服务。